问答
论语是谁写的
论语是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写的!孔子(孔夫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专,字仲尼,祖属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
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是谁写的?子曰是孔子曰吗?《论语》不全是孔子写的,为什么被称为圣贤书呢?《圣经》也不是耶稣所写,为什么能成为基督教徒的信仰经典呢?我们发现,世界范围内,被誉为圣人的,大多有一个共性:述而不作。
孔子也一样,直说不写,《论语》以孔子个人的言行为主要内容,但却不是他个人的著作。
《论语》之所以被称为圣贤书,是因为这本书系统阐述了孔子的思想,以他的思想为基础,进而形成了影响中华文明最深远的精神食粮:儒家思想!此后,中国的读书人,无不以儒家思想为行为准则,成为华人共有的文化基因。
一、《论语》的形成《论语》大致成书于战国初期,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编撰而成,据考辨,主要参与编著的人物有:子夏、子游、仲弓。
《论语》的版本至少有三种,一个是《古文论语》,在西汉时期被称为古文经之一,此外还有《鲁论语》和《齐论语》两个版本。
三个版本存在一定差异,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祸根就在当年的秦始皇“焚书”,像《论语》这类书籍,被列入禁书,大多被烧毁。
西汉建立后,学术开禁,秦朝的老儒们,只能靠着自己的记忆去恢复《论语》,记忆的偏差导致出现《鲁论语》和《齐论语》。
《古文论语》是孔子的后人,从孔家墙壁的夹墙中得到一个古文版书籍。
按理来说这个版本应该就是原版的《论语》,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文字已经不认识,并且市面上还流传过伪造的古文版书籍,所以这个夹墙中的版本也不能完全确认就是原版。
实际上,西汉末年,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尚书》、《礼记》、《诗经》、《易经》、《春秋》等,所有经典古籍中。
由此,西汉末年还出现了一个历经后世几百年的“古今文经学大战”。
古文经学派称今文经学派是“秦火余孽”,是“抱残守缺”,今文经学派痛斥古文经学派是“沽名钓誉”的“造假者”。
二、《论语》的主要内容《论语》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行为为主要内容,涉及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方面,阐述了个人修为与治国之间的关系,为立志于大作为的读书人,指出了个人晋升的阶梯。
“仁”是《论语》所表达的核心思想,也是孔子主张的基本社会道德规范。
“礼”是孔子主张的政治规范,“中庸”则是个人道德水准的最高境界。
《论语》以“仁”为核心,以“礼”和“中庸”为保障,实现个人、社会及国家的和谐统一。
三、《论语》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论语》是儒家经典的基础,此后儒家学不断以《论语》为蓝本,不断注解、论述和再创作,逐步形成了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在内的四书,与《诗经》、《尚书》、《易经》、《礼经》、《春秋》、《乐经》(后失传)并称四书五经,成为儒生们必须研读的经典著作。
可以说,《论语》就是儒家思想的总纲和发源地,也是中国人文化基因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其中大多数语句以“子曰”开头,记的是孔子所说的话。
但《论语》不是孔子写的。
而是在孔子去世之后,他的弟子们根据孔子生前的教导整理而成的孔子的言论。
《论语》在汉代时期,有三种版本,就是因为由不同的孔门第子抄录而有所差别。
这三种版本,一种是《古论语》,是从孔家墙壁中所得。
秦始皇焚书之时,孔子的后代把一些书籍藏在墙壁中。
到汉武帝时期,被封为鲁王的刘余要扩大自己的宫殿,便把孔家的墙壁给折了。
从墙壁中得到了大量的古籍,其中就有论语。
除了这个版本之外,当时还有《齐论》和《鲁论》,前者是齐国人所传,后者为鲁国人所传。
内容稍有差别,大体相似。
现在我们所见的《论语》是《鲁论》。
《论语》中的言论,也不全是孔子所说,比如第十九《子张篇》,就是子张与子夏的言论。
二人所言,虽不是孔子所说,但也与孔子的思想相吻合,是学生对老生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
子夏的门人问子张,怎样与人交朋友。
子张问他,你老师子夏怎么说的?这个学生说:“我老师子夏认不,品德好的,就与之交朋友。
不好的,就算了”。
子张说:“我听说的不是这样。
假如我是品德高尚之人,那我有什么人容不下呢?如果我自己德性不好,人家也不会愿意与我交朋友,我又如何去拒绝别人呢?子张和子夏谁对谁错呢?两个人都对,子夏是信守孔子所说“无友不如己者”,而子张说的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两个人的观点,看似打架,实际上说的是人生的不同阶段。
年轻的时候,自己的世界观没有形成。
交朋友当然要交三观正的。
如果交到三观不正的,被他带坏了。
年龄大了,世界观形成了,就可以和任何人交朋友,这时,你就不会被别人带坏,反而可以把坏人带好。
这就是孔子的思想。
至于《论语》为什么称为圣贤书?每种经典的称呼,都是在一种文化的范畴之内。
儒家经典,是站在儒家的话语体系内对它的评价。
儒家人格修养的最高标准,就是做圣贤。
最高一级的是圣人,次一级的是贤人。
再往后就是普通人了。
孔子在儒家体系内,被称为圣人,他的弟子们号称为七十二贤人。
圣人和贤人,合称圣贤。
于是,《论语》等儒家经典就被称为圣贤之书了。
儒家思想与现实政治结合之后,因为儒家讲究内圣外王,所以,现实中的皇帝,就被称为圣上,就是“圣人在上位而天下治”的意思。
皇帝称为圣人,辅助皇帝的大臣,就成为贤人,贤臣。
成圣成贤,是要经过学习和修养才能达到的。
他的路径就是大学中的八个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要当官也好,要成为名臣也好,都要自身修养做起。
这就是读圣贤书,齐家、治国、平天下。
明朝的王阳明,以及清朝的曾国藩,人生的理想都是做圣人。
这是儒家的体系。
如果是道家,他们就不是做圣贤。
他们的追求更加超越,他们的体系中,圣人可能就不是最高的,比圣人高的,还有神人,至人,真人等等。
比如,道家的张三丰,人们尊称他为张真人,就是道家的体系。
如果是佛家,所追求的是成罗汉,成菩萨,成佛。
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有不同的称呼,不同的追求。
TAG:论语是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