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问答

问答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意思

2024-11-22 来源:互联网转载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意思是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原文(节选):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译文:

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

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所以,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注释:

⑴全国:全,完整、完全,这里作动词,指完全地占有。

⑵全军:军,春秋时期的军队编制,每军为12500人。

⑶旅:春秋时期军队的编制,每旅为500人。

⑷卒:春秋时期军队的编制,每旅为100人。

⑸伍:春秋时期军队的编制,每伍500人。

⑹上:上等的,好的。

⑺兵:指用兵方法。

⑻伐:攻击。

⑼谋:计谋。

赏析:

这段话的主旨是:“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与“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意思是说,百战百胜,并不是高明中的高明;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这才算是最高明的。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联盟,再次就是直接与敌人交战,下策就是攻打敌人的城池。选择攻城的做法,是出于不得已。通过郑亡利晋而弱秦的分析,入情入理,打动了秦穆公。他答应了郑国的请求,立即撤兵,并和郑国订立盟约。秦军悄悄撤退,让晋文公非常气恼,无奈孤掌难鸣,只好偃旗息鼓,撤军回国。

谋攻,即以谋略攻敌,在生活中,“上兵伐谋,其下攻城”的策略,告诉我们,做事更多是要靠头脑。“不战而屈人之兵”,则是一种策略的至高境界。

TAG: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一篇:被人们称作通天河的河流是什么
下一篇:幢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