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李应升 局长(李应升)
1、李应升诫子书①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
2、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
3、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
4、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
5、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
6、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7、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
8、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
9、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10、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
11、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12、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13、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
14、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
15、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
16、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17、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
18、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
19、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③。
20、此恩义所关,五也。
21、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
22、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
23、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
24、此文章一脉,六也。
25、吾苦生不得尽养。
26、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27、【注】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
28、明朝南直隶江阴人。
29、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
30、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
31、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
32、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33、”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
34、泛指防备和禁阻。
35、 我因为正直的言论招致灾祸,自己料想唯有一死来报效朝廷,不能再和你相见,所以写几句话来告诫你。
36、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能把这些话当做警戒自己的规劝,也就是我虽死犹生的时候了。
37、你生长在官府,祖父祖母像看待奇珍异宝(拱璧:一种大型玉璧,径长尺二,用于祭祀,因须双手拱执,故名。
38、后比喻极其珍贵的事物)一样看待你,家族内外的亲戚都用对待尊贵公子的方式对待你。
39、你穿着光鲜的衣服,吃着甘美的食物,喜怒任性,娇生惯养已成习惯,不肯穿布衣旧衣,不肯吃粗茶淡饭。
40、如果长大成人还不能改正,一定会陷入贫穷饥饿的境地。
41、这样就应该用节俭来珍惜眼前的幸福,这是第一点。
42、你从小见惯我四处为官显赫得意的样子,没见过我做童生和秀才时低眉顺眼谦恭待人的样子,以及祖父祖母在艰难中支撑家庭时的情景,更没见过我身穿囚服被捕入狱,以及在监狱中被囚禁时万分痛苦的情形。
43、你不尝着苦胆去好好想想这一切,又哪里算得上是有人心的人呢?做人不能居高临下,不能仗势凌驾他人。
44、这样就应该用谦恭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
45、祖父祖母疼爱你,你却因为亲近而忘了尊重;你的母亲教育你,你却傲慢而不亲近她。
46、现在我遭遇难以预料的灾祸,你替代我做儿子,能不恭敬地体会祖父祖母的爱护之心吗?至于你的母亲,她还能依靠什么人呢?你如果不孝顺,上天都要惩罚你了。
47、这样就应该用孝心来侍奉长辈,这是第三点。
48、我做官珍惜自己的名声和节操,不曾贪婪攫取,使自家富裕。
49、现在家中留下的财产,都是祖父祖母勤劳辛苦积累的,况且经历这次大难,已经花费了大半。
50、我曾有誓愿:兄弟三人,财产均分成三份,自己一定不多拿一亩田一粒谷。
51、你要像对父亲一样对待伯父,像对母亲一样对待寡居的婶婶,即使有祖父祖母的命令,也丝毫不能多占多要,以致违背我的心愿。
52、这样就应该以公平之心来继承家业,这是第四点。
53、你既然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庶出的妹妹,就应该拿同胞妹妹看待她,倘若她嫁到中等或贫穷人家,必须给她一百亩陪嫁田地;至于庶妹的母亲,已经侍奉我多年,应当让她丰衣足食,分给她养老的田地,让她收取田租来供养生活。
54、家里家外进进出出,要严守规矩。
55、这关系到恩德道义,这是第五点。
56、你天资不愚钝,我教育不够,你读书已经很晚。
57、你要念着我辛勤劳苦,激发志气勤奋学习,假如有考取科举的一天,就先回家奉养老人。
58、如果科举没有希望,也要做一个读书秀才,把我留下的文稿书籍,好好整理。
59、这关系到我们家文章学问一脉相传,这是第六点。
60、我深以为苦的是人生在世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
61、将来等到祖父祖母百年之后,一定把我葬在他们坟墓的旁边,不能远离他们。
TAG:李应升诫子书